沒能一次走完全程
心裡難免覺得有點遺憾
沮喪、失落、甚至有點懷疑自己
老實說一開始我真的被這樣的情緒給綁住了
回到家之後
默默地清理裝備、整理烏龜池、修剪大大小小的盆栽...
讓身體休養恢復
一家三口再回到店裡打掃清潔、粉刷準備重新營業
接下來一切好像又慢慢重回軌道
但是心裡總好像有個隱隱約約的缺口
有一天夜深人靜
剛躺在床上準備入睡的我卻怎麼也睡不著
彷彿一股力量把我拉起來
在黑夜中點起小燈開了電腦
就這樣
我開始常常在放假的深夜對著電腦
寫著一篇需要五、六個小時才能寫完的旅程回憶
一篇又一篇
竟然花了快一年的時間才完成
不過這樣的過程卻不知不覺意外的填補了心裡那道缺口
就像我上一篇的結論
到底什麼才是成功?什麼又算是失敗?
這樣能讓我們一家人一步一步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
讓我們一家人緊密、磨合又互相扶持的過程和回憶
才是最重要又珍貴的...
距離(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的時間點越來越近
可是會不會再次出發卻有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
一來今年四月三日的大地震
震的當下我一個人在店裡都覺得這下大概真的完了...
也把蘇花公路和東部的路線搖的更破碎
這對今年正是要從東部走回來的我們是一個重擊
每天一直關注新聞的我還要注意一個不可忽視的警訊
就是全球可以說是失控的高溫
從去年七月開始
我們就走在破紀錄的高溫中
今年更是變本加厲地襲來
各地不斷傳來熱傷害的案件
讓我對這趟行程的擔憂又更上一層樓...
最後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經費
其實照理說去年我們預計走兩個月
並且嚴格執行三個人一天住宿不超過1500,餐費不超過1000的原則
今年應該還會有留下來的一個月費用才是
說到底就是店裡的生意太不爭氣...
加上店裡設備碰上大維修
而食材成本不斷的年年升高
每一次家裡開會討論要不要調漲的問題
最後都被我回絕了...
回想2008年我要騎著腳踏車在路邊賣焦糖烤布雷的初衷
就是希望大家在散步的路上不期而遇
可以只是在路邊或是公園
就能夠享用在餐廳才能吃到的現用甜點
少了店租成本,可以讓大家吃到更好的食材
就是抱著這樣單純的想法
騎著心愛的腳踏車在街頭闖蕩
但一開始真的很難在街上賣出去
因為這道甜點之所以在餐廳才會有
就是燒完焦糖之後不能久放
所以餐廳主廚會在上甜點時才燒好焦糖
抓好時間端到客人桌上
也因為這樣根本就不會有人把它當路邊攤商品
可以說一開始願意買來嘗試看看的客人
都是我一個一個慢慢聊出來的
在中山站的路邊或公園邊享用一台神秘的三輪腳踏車賣的烤布蕾
大概就是我最大的特色了吧...
時至今日
從三輪腳踏車變成店面已經六年多
成本增加卻仍然凍漲的原因或許是我還想重新回到三輪車上?
這對一天待在店裡超過12個小時的我的確一直是個想改變的動機
另一方面在這樣的不景氣下
還抱著一種讓大家來這邊買甜點不會有太大的負擔的心意
說來諷刺
我們自己的生活卻是相當的簡單樸實...
有一種說法是買保時捷是一種中年危機的心理作用
對我來說不要說是保時捷這種誇張的玩具了...
我們一家人連去餐廳的次數可以說幾乎沒有...
對比身邊同世代的友人們
我還比較像(有生之年)裡的高嘉岳...
不知道為什麼
戲裡高嘉岳的角色才比較真實
真實世界裡的人對我來說又像虛構的戲...
每年五月的母親節過後
店裡生意就準時的直線下降...
隨著天氣漸漸轉熱
店裡也越來越冷清
簡直冷清到懷疑人生的地步
面對小白和安安對今年再次出發的期待
我反而顯得有些猶豫不決
距離七月越來越近
財務部小白告知了旅行預算達標的好消息
坦白說我也真的需要好好的出去走一下(或是思考一下)
今年的我沒有再畫一張充滿雄心壯志的徒步環公告貼在店門口
而是借用一部德國片的片名(我出去一下)
片裡的主角只告訴了朋友說我出去一下
結果就走完了聖雅各古道的朝聖之路
此時的我不管腦袋或是身體都充滿紊亂
我只想一家人一起再度踏上未完的旅程
能走多遠算多遠